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政府网 长春市政府网

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23-08-17 16:13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索取号:
【字体: 打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吴军: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

  8月15日,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召开“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长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意义重大。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此次大会的相关信息,今天我们邀请长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继东先生,向大家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市科技局局长于柏生先生和市工信局局长赵明瑞先生,他们将分别对大会上发布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卫国先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务委员孙守红先生、吉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刘岩峰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市政府副秘书长

林继东:

  大家好,下面,我把昨天刚刚召开的“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总体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大会召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求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吉林省委、省政府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长春市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勇于担当、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以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我们与省直相关部门、部分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共同召开此次大会,聚合创新力量,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扛起大旗,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二、大会主要任务

  本次大会是我市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会议,也是我市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进一步动员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

  三、大会的主要内容

  大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突破,以务实行动回报总书记殷切期望、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当前,长春正处于加快振兴突破的攻坚阶段,突破既有瓶颈制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根本出路在创新,核心动力也在创新。

  二是聚焦共建共享,进一步激活释放创新资源优势。努力把各方面资源力量汇聚起来,让创新先锋站前台,让创新主体坐主位,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唱主角,让更多“顶天立地”的高科技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汇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在制度机制层面下功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创新堵点、完善平台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健全激励机制。

  四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锻造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主力军。大力推进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创新。全力为企业配置优质要素、推进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做好服务保障。

  五是广泛汇智聚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为各类人才来长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海纳百川引才、多措并举育才、苦口婆心留才、不拘一格用才,让各类人才在长春充分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六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营造活力迸发的良好环境。坚持开放包容、放开搞活,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让创新成为各类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造、勇于创新的良好风尚。

  本次大会还发布了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省科技厅与长春市政府签署了工作会商议定书,长春市政府与在长部分高校院所签署了首批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助力长春振兴突破协议,长春市政府、高校院所、开发区三方签署了共建首批科技产业园区(研究院)协议,启动成立了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多点发力、综合施策,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创新发展。

  四、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这次大会标志着长春新一轮创新引领振兴突破发展的大幕拉开,落实好会议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大会上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让各类创新主体尽快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深化与吉林省科技厅的合作,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两区”建设进行常态化会商合作。

  三是深化与重点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合作。差别化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一校一案、一所一案,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企业产值税收、新增科技企业数量等目标,加强与高校院所互动融合发展。

  四是打造特色科技产业园区。推广长春光机所与经开区建设光电信息产业园的模式,组织各属地与高校院所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建设科技产业园区,集聚各类创新成果、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强化市区联动、市校(所)共建,形成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

  五是抓紧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专注科创投资和服务,重点强化投资功能,设立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破解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融资难题。

  总之,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奋力开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长春力量。

  

市科技局局长

于柏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 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我市制定了《聚焦科技创新驱动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行动计划》,明确了目标,要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4000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6000家,实现“两个翻两番”;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达到24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260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实现“三个成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增至3300家、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数量、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企业数量等六项指标年平均增速实现10%以上快增长;重点任务是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行动”,即: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行动、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高精尖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高质量科技企业培育行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行动、高效能科技金融助力行动、高品质科创环境优化行动。为确保实现科技创新三年目标,我们制定出台了《长春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共17条,重点聚焦六个方面,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行动落实落地。

  一、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方面

  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类)重大专项和能力建设专项,省市联合每年投入9000万元,连续支持5年。对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打造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聚焦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实施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滚动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配置资金1000万元。

  二、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

  重点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与企业一道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谁有能力谁来干,征集全国有研发实力的创新主体揭榜攻关,按技术开发合同实际成交额的一半给予支持。

  鼓励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0万元。

  三、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重点加大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鼓励高校院所与市、区联合共建科技产业园区,明确产业方向,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成果转化效率高、效益显著的园区,给与重点支持,每年最高补助300万元,连续支持3年。重大项目一事一议。

  着力建设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在长高校院所技术、资源、人才优势与我市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打造汽车电子、智能感知、光电与智能、玉米产业等研究院。每个研究院最高支持500万元。

  大力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完善概念验证、项目筛选、孵化、推介、融资等机制,对中心和基地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对具体的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具有重大价值的项目可连续支持。

  四、在支持创新人才方面

  崇尚创新、尊重人才,加快聚集院士顶尖智力资源。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最高补助500万元。支持院士向在长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最高奖励500万元;成果实现国内首次产业化的,最高给予院士补助1000万元。

  五、在科技金融支撑方面

  着力打造科创基金投资矩阵,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搭建政府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股权投资、科技孵化、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基础服务。

  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锚定初创期企业,重点关注支持高校院所种子期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本率先投入,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天使基金,对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种子基金容错率为50%,天使基金容错率为40%。

  六、在保障机制方面

  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建立完善长春市与在长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机制,成立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恩惠书记、子联市长以及重点高校院所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实行轮值主席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创新政策举措,谋划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协调解决科技创新重大问题。集聚各方力量,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专班,“登门入室”服务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与重点企业。

  以上,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我市出台的关于科技创新的专项政策举措,未来三年,是我市创新发展、加速突破的关键期,我们将扎实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切实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同各高校院所、企业家、投资机构、城区、开发区共同努力,奋力开创长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市工信局局长

赵明瑞: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决策部署,全力聚焦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我们制定出台了《支持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上台阶”若干政策》《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暂行)》《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三年快速突破行动计划》《支持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三年快速突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暂行)》等一系列“谋创新、促转型、优布局、快发展”系列行动计划和政策举措。

  昨天召开的全市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已经对这5个文件正式发布。为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各位企业家朋友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下面由我对5个文件出台背景、重点内容、支持方向等进行介绍。从总体看,行动计划和政策举措呈现“九个好”的鲜明特点,具体来说:

  一是高位统筹好。6月28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产业链和保障链工作方案》,升级构建了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10+3”工作机制,明确由市委主要领导高位统筹,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各位市委常委分兵把口包保,市政府各位副市长按照工作分工分别担任10条重点产业链和3条保障链链长。特别是对我市产业基础最好、带动作用最强、发展潜力最好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3条产业链,分别由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包保推进,为三大产业和三条重点产业链率先突破发展,更好地发挥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基础。

  二是优势发挥好。大家知道,长春是著名的国际汽车城、光电信息城、生物医药城、科教文化城,在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优势、厚重的发展底蕴和独特的创新优势。去年11月30日,“长春市汽车集群”正式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第三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汽车组3个获胜集群中,唯一以单个城市作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汽车集群,也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带动最广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是国家首批光电子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三个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在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22人,我市还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83家在长独立科研机构,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49所高等院校,深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可为三大重点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助力。

  三是品牌打造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高标准建设“一群一城三基地”,“一群”即全力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城”即举全市之力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三基地”即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整车生产制造基地、完善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远近闻名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基地。

  光电信息产业,要高标准建设“一谷三地五星”,其中,“一谷”即把长春打造成国内一流“长春光谷”优质品牌;“三地”即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三大策源地优势;“五星”即重点锚定“芯、光、星、车、网”也就是集成电路、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卫星应用、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五大特色优势领域。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要全力建设长春永春国际生物医药城,积极打造具有自主创新优势,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成果转化、生产流通、检验检测为一体,国际领先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生态新城。

  四是目标定位好。我们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务实确定三大重点产业奋斗目标,为全市实现“常住人口达千万、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全力实现“16517”奋斗目标,其中,第1个“1”即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万亿元;“6”即全力推动红旗、解放、奔腾、大众、丰越、奥迪等6大整车工厂做大做优做强;“5”即全市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500户以上;第2个“1”即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7”即奋力实现汽车产业整车产量、整车产值、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产值、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后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7个倍增”计划。

  光电信息产业,要全力实现“11225”奋斗目标,其中,第1个“1”即全市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第2个“1”即光电信息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第1个“2”即光电信息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以上;第2个“2”即光电信息“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户以上;“5”即光电信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户以上。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要全力实现“双十双百双千”奋斗目标,其中,“双十”即新引进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链主”企业10户以上,全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上市企业达到10户以上;“双百”即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规上企业达到100户以上,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双千”即全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

  五是发展领域好。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奋力推动整车、零部件配套、后市场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刚才已经进行了介绍,就是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重点领域,全力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全力实施生物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业、医药流通业、医美产业、生命健康等8大重点领域提质升级和发展壮大工程。

  六是空间布局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全力加快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光电信息产业,要加速建设经开区、长春新区、汽开区、净月区和中韩示范区“4+1”核心区。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要加速打造“一核一心三极多园”,即做优长春永春国际生物医药城“一核”,做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心”,做强经开区发展极、中韩示范区发展极、净月区发展极“三极”,做大多个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特色园区。全力构建区域布局优化、协作配套完善、特色产业聚集高质量发展格局。

  七是行动举措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高效实施整车引领、新能源跃升、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商、智能网联、核心关键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汽车后市场成长、绿色低碳转型、对外合作拓展“十大突破攻坚行动”。光电信息产业,要高效实施光电技术协同创新、光电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链现代化升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开放合作拓展“五大提升行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要全力实施“五动”,即“双链”带动(链长+链主企业)、“双核”驱动(产业核心区+核心竞争力)、“双基”拉动(产业基金+产业基地)、“双单”推动(龙头企业清单+重大项目清单)、“双千”联动(1000亿元产值+1000户企业);抓好抓实“七个聚焦”,即聚焦优势领域,实现错位式发展,聚焦医产协同,实现互动式发展,聚焦扶大扶强,实现雁阵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实现转化式发展,聚焦招商引资,实现提速式发展,聚焦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互补式发展,聚焦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服务,实现平台式发展。

  八是服务保障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全力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撑、金融综合、生产要素、人才队伍、营商环境“六个保障”。光电信息产业,要高标准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国家重大战略合作平台、概念验证平台、培育孵化载体平台、产业园区加速器平台等“五大平台”,全力做好做实光电信息产业专班扁平化领导机制、“政产学研金”协同联盟、光电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政策支撑体系、基金(天使基金)、专业招商团队、优质企业家队伍、长春独有光电信息产业品牌“八个打造”。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要全力构建三级联动推进体系、产业政策支撑体系、金融综合保障体系、统计监测预警体系、高端人才支撑体系、“三化”营商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打准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九是支持力度好。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三年,每年要投入16亿元财政资金,“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加速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光电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式发展,全力把长春传统的科研优势、科教优势更加充分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奋力在老赛道上跑出新速度,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提标、提速、提质、提效,大干、苦干、实干总体要求,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踏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努力,用“五化工作法”推动行动计划和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为打好打赢长春全面振兴突破攻坚战贡献更多工信力量!

 

  中国吉林网记者:经开区作为全市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请问近几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制定了哪些支持政策?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李卫国:

  近几年,经开区始终把科技和产业一体谋划、一体融合、一体推进,锚定“百千万”亿重点产业培育工程,以产业为筋骨,以创新为血脉,聚焦我区的光电信息、医疗器械及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中出台系列科技支持政策,努力将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大关,为全市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注入强大动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优”字至上,激发“大创新”活力。企业是创新的核心力量。我们聚焦市场导向,紧盯企业所需所盼,以“最优政策”作为企业发展“最佳保障”,让创新成为企业最闪耀名片。先后修订出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这些政策既奖企业,也奖企业核心团队,既支持传统产业品牌化,也支持新兴产业高端化,既奖励现有企业,也鼓励新项目落位,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例如,对企业荣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的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在政策支持带动下,近几年,区内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光辰芯在相关细分领域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长光圆辰、长光圆芯、长光启辰、长光正圆实现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全链条自主可控;长光集智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同时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是集技术创新、技术中试、高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可年产1000万支芯片。

  二是“精”字为要,推动“大园区”发展。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持,聚焦全市作为重点工程的光电信息产业园和全省首个集研发孵化、中试、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我们制定了《促进光电信息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批专项政策,支持两大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例如,给予光电信息产业园一期、二期考核达标的入驻企业、三期入驻企业连续五年“三免两减半”,这是一项重要的房租优惠政策,即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解决了初创期企业的资金不足等难题,将更多资金放在创新研发的刀刃上,让“创新之花”尽快结出“产业之果”。

  三是“新”字破题,助力“大产业”集聚。坚持以思想之“放”引领发展之“先”,我们深入学习先进地区新理念、新模式,以投行思维,全力打造政府引导基金“领头”,社会资本“竞跑”的百亿级基金矩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先期将设置2亿元引导基金,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同时我们正在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高效推动基金运转,让产业插上腾飞翅膀,为全市加快打造3转、4强、7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我们的有力支撑。

  四是“实”字贯穿,形成“大突破”态势。我们坚持以“万人驻万企”为抓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全面在服务发展中提标提速提质提效,特别是举全区之力支持“长春光机所”创新突破,在其周边布局创业平台、技术平台、服务平台、金融平台,打造配套最全、服务最优的10分钟产业创新生态圈,点燃了科技创新“主引擎”。同时,我们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破除了一大批瓶颈问题,例如,解决了项目施工系列难题,实现了光电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主体提前三个月封顶。组织纬湃电子、福耀玻璃等重点企业深入对接奥迪PPE配套项目,全区已有27个项目中标,有力促进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焕新升级、突破成势。

  

  吉林日报记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长春市光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请您简要分享一下贵所在打造产业园区方面的具体做法及未来愿景。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务委员

孙守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光学的研究所。建所71年来始终坚持光学领域的科学创新、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被誉为新中国光学的摇篮。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兴邦和产业报国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发展道路,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学科特色的长光创新创业模式。

  “光生万物、光识世界”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光学技术与相关行业紧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长春光机所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很好的时代机遇。为了更好的促进产业化的发展,长春光机所也主导建设了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产业园区。具体的做法主要是三个词:

  第一个词是“前后贯穿、要素集聚”。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从创立初期到发展期都要经历创业期、发展期、壮大期这样一些必要的阶段。要再向前追溯,还要经历成果的培育期等不同时期。应该说对各类要素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也是基于不同的时期,建立了我们不同特点的产业园区。首先是成果的培育期,我们都知道现在目前很多人有创业的想法,我们也基于此提出来了“T2T”的模式。所谓的“T2T”,即是从想法Thought到技术Technology再到转化Thansfer的整个全流程。为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本市本省乃至全国的一些创客在光电领域的创新创业,我们自筹资金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青年创新中心,集聚了创业导师、科研平台以及我们相关资源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目前已累计服务了100多个创客项目,同时已升级为国家级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接下来成果转化以后,就要进入到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叫成果的孵化期,我们就与省市区共同打造并建设了吉林省光电子孵化器,是由长春光机所来主导运营,这个光电子孵化器整个建筑面积是6.8万平方米,实际的企业承载面积是4万平方米。基于光电子孵化器先进的孵化理念,以及具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孵化效果。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孵化了140余家企业,在孵企业5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5%以上,单位平方米的产出以及税收贡献远高于本省的其他孵化器,也是连续多年被国家评为A类孵化器。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希望企业能够快速的从创业期孵化期发展到这个企业的规模发展期。所以为此,我们就推动整个加速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长春新区共同打造了长智光谷,与孵化器形成无缝连接,构建了企业发展的加速期。同时围绕着我们相关领域的专业细分,建设了CMOS相机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及医疗大健康产业园,还有半导体激光产业园,这些产业园都是坐落在经开区所打造的光电产业一、二、三期和半导体产业园。这些园区的建设加速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企业发展的积聚和虹吸效应,快速的提升了规模。

  第二个词是“联合共建,协同发力”。孵化器和加速器,它的核心的内涵就是为入驻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系统空间。这是引用省委书记景俊海对孵化器的定义。那就说明了我们孵化器和产业园区要集聚很多要素,为我们入驻企业提供非常多的资源。这里边既要包括以政府为主导打造的物理承载空间和政策的支持,以及以我们研究所为主导的技术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还有与基金、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以及其他职能机构的服务。应该说长春光机所主导的这个产业园区形成的各方资源的协同发力,同时力出一孔、精准服务。

  第三个词是“以技建园,突显特色”。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说需要源源不断的成果的培育和新技术的研发。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培养,或者集聚更多的技术人才,是要投入很大的资源。我们企业在入驻长春光机所打造的产业园区里,跟长春光机所形成了无缝的连接,长春光机所通过组织技术成果的路演,以及技术交流这种技术输出的模式,同时实现对企业需求的快速应答这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跟需求的双向奔赴,快速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应该说这方面也正是长春光机所来运营这个产业园区所起到的很好的促进作用。

  未来愿景主要就是三句话:

  第一个面向平台,我们要打造具有硬条件和软实力的、以及极具特色的这种专业化的承载平台。第二个面向企业,要形成点成链、企成群、茧成蝶,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个从产业规模上看,我们希望自身订立“双百”目标助力长春的“双千”目标,就是长春光机所的核心以及与长春光机所紧密相连的企业达到100家,产值达到100亿,助力长春市光电产业形成1000家,达到1000亿的这样的规模。

  

  长春日报记者:吉林大学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众多,请介绍一下是如何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

  

吉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

刘岩峰:

  近两年来,吉林大学主要是通过开展概念验证活动这样一个创新举措,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大家都知道,概念验证主要是对已经取得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在产业化前瞻过程当中我们进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验证,以及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验证的一个过程。

  主要是我们能够对前沿技术项目的一种延续支持。吉林大学是从2022年开始开展了这项工作。我们也是在众多老师们的优秀技术研究成果当中筛选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来推动老师们能够走出产业化的最初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从去年开始,学校连续两年每年投入了1500万元,推动概念验证活动。两年里,我们的老师们一共申报了218项的概念性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医疗器械、光电信息等多个领域。通过前期的尽调和评审,我们一共支持了55个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项目支持的经费是30万到100万元左右。验证周期大多数为一年,也有的验证周期为两年。分为快速转化和中长期培育两个阶段。一个项目在设立开始,就有专业的技术转移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指导,从知识产权的布局到融资到商业模式的各方面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2022年,我们第一批支持的是23个项目,根据目前项目进展情况我们有14个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一年期的验证目标。这14个项目非常有望在长春市本地实现地转化。同时另外的几个项目是两年期的验证周期,在持续跟踪当中。

  我们整个的概念验证活动也得到了长春市科技局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市科技局和我们共同成立了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在场地、人才政策、资源配置以及投资服务等各方面提供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概念验证活动的开展,比较好的激发和调动了学校老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能力,也使得政产学研用金等各种创新资源能够汇集,同时也搭建了一个比较好的、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

  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地做好这项工作,推动学校的科技成果能够快速的在本地落地转化。也能够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我们的一份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