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政府网 长春市政府网

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74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7-28 15:59 来源:办公室 索取号:
【字体: 打印
长科议字〔2025〕18 号
李玉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东北亚食药用菌三物我循环生产科技创新示范园,激发地方经济新活力的建议》(749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食药用菌产业,对于助力长春市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食药用菌产业发展,采取一系列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比如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增设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支出方向,按照“政府发债建设、专业公司运营、农民有偿租用”模式,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同时将食药用菌种植生产纳入棚膜经济政策支持范围,对新建棚室面积3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生产园区(基地),按照“累计递增、据实补助”方式予以补助。
  2023年,长春市设施食药用菌产量为2.43万吨、食用菌加工能力力争达到2万吨,占吉林省食用菌产量的90.79%。2024年8月,长春市现代菌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揭牌暨首届中国(长春)灵芝孢子粉采收节启动仪式在净月高新区举行。转化示范基地的正式建成是校地长期密切合作,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成果,通过落地李玉院士及其团队科技成果、建设菌物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菌物产业发展联盟等一系列举措,共同打造长春净月国际菌物产业创新“硅谷”。举办灵芝孢子粉采收节更是将优质菌物产品带到广大消费者面前,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长春菌物的“金字品牌”,逐步实现菌物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菌物产业示范区奠定基础。
  2024年,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长春市食药用菌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食药用菌产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将以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发展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力争在食药用菌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支持科研平台建设。强化创新平台策源功能。支持“三江”省实验室建设,并按照边筹建、边聚才、边科研、边转化的原则完善2025年度项目生成机制,围绕食药用菌产业生成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发挥重大科研平台得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有组织基础研究。持续引导在长高校院加强食药用菌相关的作用机理、品种选育、高值加工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食药用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我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企业创新需求,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模式,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补助,重点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其它研发项目给予50万。今年4月,福芝首(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议的《食药用菌精准育种、标准化栽培与高值加工研究》课题通过专家评审,拟在《长春市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中公开发布。该建议针对我国食药用菌育种周期长、效率低、针对性差等问题,采用分子辅助育种等技术,选育出具有高产值、优质新菌株,开展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发高值化新产品,实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探索财政科技投入有偿使用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前置支持机制,吸引域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长转化。巩固“以赛代评”好成果好项目发现机制,常态化举办长春“自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与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李玉院士等科研团队的专业优势,推动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完善“概念验证+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设食药用菌产业相关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促进食药用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净月高新区已揭牌现代菌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五是进一步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人才关键作用。落实《长春市科技领军型人才“百人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食药用菌产业领域,加大力度培育和招引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创投领军型人才;打造融合型人才队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双融”工程,推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企业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双向融入;打造专业型人才队伍。加快培育技术转移人才、科技评价人才、科技中介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等有眼光发现、有能力培育好成果好项目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在持续加大食药用菌产业领域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配合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在食药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支撑能力。

 

 

  2025年7月28日
  本条信息发布:初审:沈相东,复审:吴春龙,终审:李长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