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科议字〔2025〕13号
武海涛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长春科教资源优势,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建议》(第2025W1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长春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与宝贵意见,经过认真研究,我局认为此项提案切中长春实际,所提建议皆为务实可行的管用举措。
一、关于抓科技创新源头的建议
为加强我市源头性科学技术供给,引导域内高校院所开展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基础研究,以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不断探究“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2024年长春市科技局与吉林省科技厅联合组织实施省地联合基金专项,全面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领域,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围绕超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造、激光制造、装备轻量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无机功能材料、航天制造、星座建设、数据存储、信息计算、分子诊断、生物治疗、疫苗研发、智能医疗装备、医疗大数据、质子、中子治疗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实施的42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投入市级科技资金500万元,力争取得原创性、引领性突破,解决长春市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二、关于抓产业创新需求的建议
我市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2025年我市通过强化投入、资源和政策集成,多维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辅导培训,深入开展研发投入辅导,联合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县(市)区、开发区实地走访一汽解放、中车长客等规上企业200户,集中培训190户,电话辅导25户,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6351户,完善“雏鹰-瞪羚-独角兽”梯次培育体系,举办4场认定培训、4场专项辅导,覆盖重点企业1100余户、参训人员1300余人。目前,已认定首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共46户(雏鹰8户、瞪羚37户、种子独角兽1户),占全省81%。落实惠企政策,足额兑现2024年度高企、科小后补助,惠及高新技术企业116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459户,金额5730.5万元;持续落实规模以上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等9项惠企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支持机制,探索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支持新模式,着力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积极性。目前,按照边完善方案,边储备项目的原则,储备首批5个“先投后股”项目。
同时我市聚焦长春发展所需,精准破解产业创新瓶颈。推进一汽重大科技专项有序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高效高速电驱系统、L4级智能驾驶关键场景软件等多项成果已推广应用。目前正联合省科技厅、一汽集团积极推进2025年度项目,拟支持“超高速电驱”“AI智能座舱”等14项课题。重点研发计划瞄准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共受理申报项目62项;推行企业“揭榜挂帅”,修订发布《长春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聚焦高新工业、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受理企业攻关项目29项。通过集成式协同攻关,助力企业开发“国内首个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联合疫苗、全国独家儿童剂量的安宫牛黄丸新规格制剂”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三、关于加快建设一体化创新平台的建议
我市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有序推进。以平台矩阵推动策源、孵化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支持策源平台建设,域内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1个,已对新获批实验室实行“即申即享”资金支持;配合吉林省出台的-《吉林省实验室常态化工作指引》,积极推动省实验室加快建设,落实运营经费补助,引导实验室围绕产业发展生成项目,目前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已分别储备项目10个、15个、6个。引导孵化平台建设,举办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依据工信部新标准引导在长孵化平台升级,首批拟培育高能级孵化器19家、卓越级孵化器5家。推动服务平台建设,联合市财政、国资等部门推动《做强做实长春未来科创集团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启动“成果转化、科创投资、科技金融和科创服务”四大板块建设,全面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实施长春市“5616”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紧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线,聚焦“十百千”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需求项攻关成果、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中试成果向产业化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7月8日
本条信息发布:初审:曲莉,复审:赵利,终审:王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