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科议字〔2025〕12号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构筑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建议》(第2025W070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推动我市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工作给予的关注,提出的建议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过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的政策支持的建议
长春市科技局以政策措施为引领,围绕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地校院企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科教大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长春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牵头起草《关于科技创新推动长春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2025年1号文件印发,起草《〈关于科技创新推动长春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形成科技创新条例+科技创新政策+若干规范性文件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长春市关于支持在长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措施》,重点加大对早期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更加侧重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和产业培育,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参与制定《关于科技创新推动长春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模式,“基金+补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的前置支持模式,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后置项目申报制,变为前置的招商协议制模式。
二、关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的建议
2023年以来,长春市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振兴突破的根本出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机制、政策、平台、基金等一套“组合拳”,聚合创新力量、整合创新资源、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强化政产学研、地校院企聚力攻坚。
布局转化平台。建设永春生物医药城、北湖未来科学城“一南一北”两个新质生产力发展平台,整合全市科创资源、产业资源、放大创新要素的集聚虹吸效应,致力打造成为带动全省乃至辐射东北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发展概念验证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2023年与吉林大学合作建成省内首家概念验证中心,今年依托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再建设4家概念验证中心,对早期成果进行技术和商业可行性验证、进行价值发现、进行前端赋能。认定28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实现工业化、商品化、规模化提供投产前试验或者试生产服务,助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对外开展服务事项达到382项。市区校企共建16个市级科技产业园区,加强高校院所及各方面资源导入,服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已引进培育科技企业281家、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集聚科研人员1300余人,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承接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实体运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汇聚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科技咨询、投资基金等科技服务机构,构建成果展示、互动、交易、转化一体化运营场景,推介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成果,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依托长春资本集团做强做实未来科创集团,加快建设成为具有科创投资、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四大板块功能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长春市基本形成了专班“扫街”、供需对接、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园区落地、基金赋能、市院合作、企业吸纳等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模式,连接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长春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2022年850项,2023年增长到2050项,2024年达到3517项。
三、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AI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创新,人工智能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智能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融互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
一是实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产业开发应用,加快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的转型。2021年-2024年,支持一汽集团及其分子公司、高校、科研机构承担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方向45个重大项目99个课题,其中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项目20项44个课题,财政资金支持近1.2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突破了智能驾驶关键场景辨识、场景低成本定位、场景规划决策与控制等技术难点,构建集成开发与集成验证环境与场景数据库,推进高等级智能驾驶技术和产品市场化应用。今年3月我局启动实施2025年度长春市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支持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向研究。二是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支持“汽车座椅表面缺陷智能化在线检测系统”“汽车车门柔性化自动生产线”“轮胎生产数字化质检系统”等工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0项,投入科技经费1000万元,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三是支持在长高校院所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遴选,两年来,累计投入1050万元,支持“纤维复合材料多点柔性数字化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自主作业系统”等10个数字化项目中试放大,并生成企业落地转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关于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降低企业创新发展融资成本,加速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程,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面向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贷款业务,市科技局实施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计划。运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与银行、担保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一金两用”。长春市科学技术局分别委托长春市科技金融中心和长春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代为管理长春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由银行为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风险补偿贷款支持,并由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中,国资集团自2024年启动运作,全年累计完成科技贷款投放2.2亿元,服务企业20户,撬动研发投入6750万元。通过普惠金融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机会,覆盖长春市11个区县,为县域科技企业提供融资6233万元,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缩小区域技术鸿沟。
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围绕长春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投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投后服务。截至目前,已组建三期基金。其中,2023年12月组建1期种子基金,总出资额1亿元;2024年6月组建2期种子基金,总出资额1亿元,;2024年12月组建3期种子基金,总出资额2亿元。市科技局与种子基金建立无死角的工作对接机制,积极协调各出资方,全力化解募资难题。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及数字领域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设立长春市重点研发计划,将人工智能、大数据、AI大模型等列入重点支持领域。扩大长春市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把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大科技格局,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
2025年7月8日
本条信息发布:初审:曲莉,复审:赵利,终审:王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