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政府网 长春市政府网

要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构建区域与产业相融合的多组团创新格局

时间:2022-06-30 11:51 来源:长春政事儿 索取号:
【字体: 打印
  今天,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六城联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4场,主题是“科技创新城”建设,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有关情况。
 
发布人: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 陈宇龙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刚刚闭幕的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近年来,长春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改革创新。2018年我市就已正式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在《2021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37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六城联动”的发展战略,提出将长春市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城,制定了《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规划的核心是推动长春科技、人才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加速形成长春新产业,加快提升长春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科技成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千户;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00件;在长院士超百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专职科研人员超万人。以科技为核心要素,推动形成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台阶。
 
  核心是:建设一个“体系”,激发两种“活力”。
  一个体系,即: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高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整合综合性大学、工程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高水平创新资源,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二是统筹现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3个博士后工作站,以及20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资源,建设创新中试熟化平台,提升关键工艺熟化、工业化制备研究能力,到2025年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0个以上。三是强化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建立高校院所供给和企业需求“两张清单”,完善科技大市场功能,建好“科创一网通”服务平台,提升成果落地转化能力,到2025年年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以上。
  激发两种活力: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融汇,促进市场主体大胆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激励机制,整合人才服务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是构建区域与产业相融合的多组团创新格局。
  一是依托汽开区,联动宽城开发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借力一汽技术创新研究院、红旗学院、吉大汽车学院等汽车系创新资源,打造汽车研发、科教创新高地,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
  二是以长春新区为核心,联动经开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依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韩示范区北药园、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等载体,推动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升级,形成更强竞争力。
  三是以经开区、高新区、北湖开发区为核心,发挥长春光机所、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创新策源作用,依托经开光电信息产业园、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航天信息产业园等,大力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完备“屏、光、芯、智、星”产业链条,建设产城融合科技城。
  四是以净月高新区为核心,依托净月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影视产业基地、京东(吉林)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以城乡融合、功能融合和产业融合为主要特色,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农业研发资源,推动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落脚点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宣传国家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开展年度十大创新人物评选、宣传科技创新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复制推广“摆渡创新工场”品牌,切实构建科技要素开放聚合、高效流动、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生态,形成人人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创新有为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答记者问
  问:《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怎样实施、落地?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
  一是制定了《建设科技创新城工作实施方案》。对《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工、细化,明确了62项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了7项重点考核指标。
  二是制定了《长春市科技创新城专班工作方案》。细化分工内容,压实责任部门、责任属地的工作任务。构建日常跟踪调度、季度汇总分析、半年工作总结、全年绩效考评的工作机制。
  三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建立了科技创新城“项目库”,确定了101个科技创新项目,加强项目包保服务,实时跟进项目进展,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助力科技创新城建设。
  四是进一步优化科技生态。统筹科技要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问:围绕科技创新城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几件事?
  答:今年我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抓好这么几件事。
  一是抓好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我市准备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制定自创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政策,助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今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户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0户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00户以上。
  三是谋划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力争今年实现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50个以上。
  四是持续实施一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机制,支持中国一汽同全国范围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攻关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促进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五是建设长春“科创一网通”云平台。增强多元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市场化服务的全覆盖。
  问:医药产业是科技创新城建设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长春新区在医药产业领域有哪些基础?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
  答:长春新区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基因药物和疫苗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培育,集聚了以长春生物制品所、长春高新股份、金赛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企业600余户,去年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23.7亿元,占省市比例分别达到30%和80%,龙头企业高新股份入选“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长春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
  “十四五”时期,围绕推动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长春新区聚焦“千家企业聚集、千亿级产值规模”的“双千跨越”目标,规划建设面积18.4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重点打好“三张牌”,建设“一港一镇一园”。
  一是打好“创新牌”,加快“未来医药港”建设。在国家药械审评制度改革、中药现代化引领、新药创制、未来医疗医学应用等方向集成项目、平台、服务等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产业。
  二是打好“引智牌”,加快“国际创智小镇”建设。以人才宜居宜业为重点,以北部智慧人才社区为内核,依托国际物流港发展国际和区域合作,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物流产业。
  三是打好“绿色智慧牌”,加快“绿色智慧化工新园”建设。以智慧、绿色为理念,建设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规划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化药和新材料产业。
  通过五年努力,把“长春药谷”打造成世界级医药创新高地、国际医疗合作先行区、全球医药人才双创新城、吉林省医药健康走廊主引擎,为长春科技创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问: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已获得批复,将发挥怎样的产业支撑作用?项目建设进展如何?
  答:2021年4月30日,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获得了省里批复认定,这是我市唯一通过新建认定的化工园区,也是我省“十四五”规划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对于促进省市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园,正着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高品质产业集群。聚焦国家战略布局,重点发展化学药品原料制造、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打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产业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产业区、专用化学品制造产业区、合成材料制造产业区等四大功能区。
  二是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借鉴国内先进园区建设经验,与应化所合作建设精细化工工程师培训中心、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科大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试基地、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高值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两中心、四平台”,全力打造政产学孵金高效融通的特色园区。
  三是加快推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园区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总投资176亿元,是我省单笔最大的专项债项目。一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698平方公里;二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3平方公里。今年启动征拆工作,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明年10月份通过考核验收。
  问:在推动“科技创新城”建设中,长春经开区如何放大这一资源优势,加快光电信息产业率先实现突破?
  答:经开区始终把培育壮大光电信息产业作为落实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长光所这个“人无我有”的创新资源优势,聚焦“一谷”、深耕“三园”、做亮“一街”,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光电信息产业生态圈,努力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和“北方光谷”。具体举措是:
  1.坚持“项目为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积极推进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光电信息产业类项目,其中总投资9亿元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一期已竣工,长光辰芯等30余户企业即将入驻;总投资12亿元的二期、总投资13亿元的三期,预计明年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2.注重“量质并进”。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以国家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未来三年将云集国内头部企业和各类高成长性光电企业200余户。总投资14亿元的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将突破制约我国高端激光芯片技术瓶颈,成为国际一流半导体激光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五个院士高端人才项目及一批成熟度较高的光电企业将导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3.聚焦“龙头带动”。抓住长光辰芯近两年“几何式”增长契机,举全区之力培育其成为“独角兽”企业,以此带动一批光电信息企业向我区集聚。同时积极推进省市区大力支持的总投资42亿元的长光正圆正照式CMOS项目尽快达产,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
  4.强化“特色引领”。沿光电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区“中轴线”打造全国首个光电信息产业示范街,通过融入彰显光电元素的雕塑、建筑,结合美化、绿化、彩化提升,使其成为引领科技潮流,传承文化血脉的网红新地标。
  问:经开区除了壮大光电信息产业外,在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助力“科技创新城”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医疗器械产业是经开区未来重点发展的“当家产业”。经开区将按照“一园、一会、三中心”总体布局,重点发展高端医用材料、体外诊断、医美设备和智能康复设备。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300家省内外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建成全省最具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基地和产品进出口基地。具体举措是:
  1.突出模式创新。联动省药监局,以“局地共建”模式,共同打造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协同联动、资源集聚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区域中心。
  2.突出载体承接。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全省首个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目前已引入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等五大平台,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达到全国前列。
  3.突出高端导向。以打造“光+医疗器械”模式为核心,着力培育2个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用光电技术为医疗器械产业全面赋能,目前已突破高通量物镜光学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的激光美颜仪、激光呼吸系统肿瘤切除仪等多项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4.突出集群发展。围绕激光医美、医用耗材、诊断试剂、康复医疗“四大产业方向”,已陆续落位了20多个优质医疗器械项目,均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未来有望云集数百家医美企业和行业头部,实现集群簇群发展。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西安大医集团新型伽马刀项目已签约。